Reports 新闻报道

返回上页

画家韩玉臣师生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写生印象

发布时间:2019-09-01 16:33:00

  
  写生是培养画家研究光影变化,提高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解决“去照片化”的重要方法。

  7月23日至28日,中国艺术研究员特聘研究员、俄罗斯列宾美院名誉教授韩玉臣带领自己十位学生,深入太行山大峡谷,进行了为期6天的写生。

  太行山是中国东西部的地理分界线,长400多公里,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位于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山势陡峭,层峦叠嶂。正值盛夏时节,郁郁葱葱的草木与嶙峋山石构成奇特的风景。

 


 

  写生的第一天,韩老师用60×100cm尺幅,表现近景有土坡树木,中景有湖水,远景是群山的大场面,目的是给学生做几种色彩调子如何把握的示范。
 




 

  室外写生最头疼的难题是光线变化太大,训练以最快速度处理构图取舍、型体塑造、色彩概括、空间表现几种关系的能力是关键。韩老师对大场景,大尺幅的写生,采取每天画一部分,多日完成的办法。早上6:30准时出发,画一个半小时,前后4天,共6个小时,完成了这幅光影对比强烈的《太行之晨》。
 






 

  韩老师应对光影变化的另一种办法是,以相对较小的尺幅,抓大调子,画大关系,两个小时完成。画《山色空濛》时,一会下雨,一会出太阳。韩老师调足颜色用大号画笔,不足两小时,一气呵成。把“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奇异场景表现的栩栩如生。
 




 

  韩老师画画速度快,色彩准,平均每天画三幅。画完后学生用手机把实景跟他画的作品进行比对时,色彩调子和冷暖关系非常一致。一天下午,韩老师已经画完两幅写生,天色已晚,他看看表说:“还有点时间,再画一张。”于是马上铺颜色,一个小时完成了《大地铺锦》。
 


 

  油画风景写生,采取什么方法步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常的方法是从最暗部入手,然后层层推进。韩老师一般情况下也采取这种方法,但有时却反其道而行之。如《山村日丽》他就先刻画的是村舍的暖黄土墙和蓝色的倒影。《山黛树葱》则先画逆光下的群山,最后才画近景的树林。当学生问他为什么这样画时,韩老师说:“山无常态,水无常形。面对瞬间变化的风景,一定要把最让你感动,光线变化最大的部分先记录下来,然后再画变化相对较小的部分。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太行山山势结构十分特别,竖看如竹笋,节节拔高;横看又似蘑菇,片片叠加。这两种形状如何刻画,很令画家头疼。韩老师采取的方法是先把山的整体体积和上下左右与环境的色彩关系进行概括,然后再处理山体上的层层绿植,以达到形神兼具的效果。
 


 

  画面既要整体概括,又要注重细节的刻画。没有细节就没有生命力,没有细节就显得苍白。为了表现太行山的斧劈刀切之体态,表现高耸笔直的树木,韩老师常常会借助刮刀来表现。
 




 

  酷暑三伏,烈日炎炎,山区写生绝大多数时间是在阳光下,加上在鹅卵石的河滩,或是板结的土地的光影反射,韩老师常常汗流浃背,但他毫不在意,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其坚强,其意志让年轻不少的学生也自叹不如。
 


 

  在野外山区写生,一出去就是二三十里的距离。为了节约时间,韩老师干脆就在写生现场吃盒饭、啃馒头。同时他还利用此空档时间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以苦为乐,五天半换来17幅作品的完成。
 




  巧的是,得知韩老师在百忙中难得抽暇到太行山写生,新华社《家国七十年·艺术家篇》栏目组,也专程从北京赶来,现场采访搜集素材。
 


 

  去年10月份,韩老师曾带学生到山西黎城太行山进行写生,此次是二进太行山,尽管时间短,但收获颇大。大家经过韩老师的示范、点评,进一步提高了室外写生的能力。